10.14.2015

  美國有女網客發起[不照鏡運動。],另亦有女網客附和; 因婚期臨近,為要留下美麗一刻而沉溺於照鏡, 深感淪喪 。

   根據維京百科: 鏡子的歷史始於公元六千多年前土耳其人以黑曜岩石觀其反映,至公元前二千九百多年埃及人以金屬銅製,古代中國亦至青銅時代才開始有青銅鏡子,而我們現用的以水銀、錫等金屬製成的玻璃鏡子,則是公元一千四百多年由羅馬人所研製。這漫長時代所製造的鏡子, 反照的影像都是灰濛濛的,但亦反映了人類與鏡子成了良伴,卻是自古至今已有。 

   為何人類會沉溺照鏡? 古希臘神話中的Narcissus愛上平靜的湖水中自己的倒影,至死方休;人類天性自我中心,攬鏡自照,顧盼自如,都是因為無法自證其自我實體。照鏡:[我]的存在是一種安慰。終其一生,鏡子如影隨形,伴著我們從青春少艾,步進雞皮鶴髮,不離不棄, 忠心如終身知己。

  公共洗手間內女性照鏡百態,亦多少反映所處年齡: 春春少艾,多在鏡前徘徊不去,站遠俯近,仔細端詳,若嫌不足,再掏出放大化妝鏡,一絲不苟整頓完畢,方依依離開鏡前; 反之,步入中暮年的女子,洗過手後。頭也不抬,瀟灑而去,大抵早知大局已定,或大勢已去,多看徒添傷感。

  想到這裡,不禁莞爾,少女時期,在家中浴室總戀戀不出,還不是在私隱空間下觀賞裡面那個稱不上漂亮,卻耐人尋味的一個[我]嗎? 有時也看見比自己稍長的鄰居姐姐,在家中痴望著全身鏡子,撫辮低唱,每照便是個多小時。

 
  鏡子會說謊話,白雪公主童話裡的皇后,要倚靠魔鏡來肯定自我;服裝店的鏡,故意斜放,好讓顧客試衣時形像看來修長。有些鏡子的設計配合燈光,好讓照鏡者誤為面色紅潤,光彩亮麗,增加消費意欲。狹小的房間如掛放了鏡子,空間也頓然虛擬地改觀;無論如何,只要希望求證自己於鏡子,鏡子便會像磁石一樣,把我們的[自我]攝住, 如同撒但般征服了我們。

   [不照鏡]運動的發起人說: [少了照鏡,因不再在外表花時間。自尊感反而增加。 ]

  很難想像沒有鏡子的日子,衣櫃不附鏡子,洗手間沒鏡,水面不反射倒影,我們盡都不自知顏容、體態,儀容、以及臉上情緒的時刻變化, 那個虛擬的[我]消失後,我們是否可以過得輕省一點?

 

   唐襌宗五袓弘忍著弟子各述一偈,神秀大師書一偈:[身是菩提樹,心是明鏡台, 時常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] ; 另一弟子慧能卻另有所悟, 再書一偈:[身非菩提樹,明鏡亦非台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],慧能因此獲弘忍密付衣鉢.

  如此看來,鏡乃始自人類為自戀而製,又是否[無辜]地內置了原罪? 而撒但卻躲在鏡後竊笑?

  我非[我]的根源,而是來自上主的創造。其實鏡中虛像故無可戀,世間實相亦非永恆,鏡子內外,都非我們該致力的塵世之物,鏡子本應無罪,而是給沉溺於自我的人們一個反照而已.



寫於2012年8月